大美祖國行
“大美祖國行”征文選登(十五)——縣城引力漸失,青年發展困局待解
——基于春節返鄉調研L縣的分析報告 | |||||
| |||||
在城鎮化快速推進的時代背景下,縣城作為連接城市與鄉村的關鍵節點,其發展態勢和對青年的吸引力備受關注。通過春節期間對安徽西北部的人口大縣L縣的調研,深入剖析縣城老家對青年吸引力較低的根源。調研結果顯示,縣城人口外流態勢依然嚴峻,就業崗位單一且質量欠佳,青年普遍感覺前途迷茫;收入增長緩慢,消費信心不足;教育水平有限,投入回報率低;高額彩禮盛行,極大抑制結婚意愿。對此,研判認為應優化縣城產業結構,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倡導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做好返鄉青年就業創業服務保障。 一、縣城生活吸引力不高,青年發展進退維谷 (一)就業崗位單一且質量不高導致青年擇業機會匱乏。從訪談中了解到,L縣青年就業選擇有限,當地近年來沒有顯著的“考編熱”趨勢。普通青年就業崗位更多集中在服裝廠、小加工廠等低技能普工,以及快遞、外賣等服務行業,多為計件工資且工資水平較低,如快遞員月收入3000—4000元,售貨員平均月收入2000—3000元,工作穩定性差,不交社保的現象普遍。且近兩年部分行業如餐飲業倒閉現象嚴重,導致縣城青年就業去向進一步收窄。參與調研的青年表示,“做生意的人在父母那一代環境好一點,能掙到錢,但現在掙不到錢”,并且“條件好的啃老的還挺多的”。 (二)日常生活消費相對較高,青年攢錢不敢花的趨勢愈發明顯。近年來,L縣房價跌幅較大,但對于縣城青年而言,購房壓力依然較大。同時,縣城生活開銷大,主要集中在衣食住行,疾病等不可控因素也會加重經濟負擔,而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的質量和可及性相對較低,卻需要花費較高的成本。由于就業和收入不穩定,縣城青年消費變得更加謹慎,“以前領工資下館子,現在考慮考慮就不去了”,進而導致部分行業經營困難,形成惡性循環。 (三)教育水平較低,“讀書無用論”較為普遍。參與調研的青年表示,當地教育資源不足,初中升高中競爭激烈,普通高中錄取率較低,大部分學生被分流進入職業院校或外出打工,但職業院校教學和環境較差,對就業促進不明顯。以某中學為例,9個班中僅2—3個重點班學生有較大機會升入普高,整體普高率約40%——這種情況在L縣較為普遍。當地青年表示,雖然要鼓勵孩子好好讀書升普高,但更鼓勵在課外學習一技之長,“以后能憑技能吃飯”。“雙減”政策落實不到位,補課現象依舊嚴重,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而且學生在校時間較長,抑郁、自殘等心理健康問題較為普遍,學校的疏導措施效果有限。 (四)婚戀困境凸顯,高彩禮現象嚴重,抑制青年結婚意愿。當地男多女少的性別結構導致青年結婚年齡普遍較早,22歲以內結婚較為常見,這使得青年在經濟未穩定時就要承擔婚姻和家庭責任。調研顯示,當地青年彩禮起步在10萬—20萬之間,且“在縣城有房”已成為結婚的必要條件,加重了青年經濟壓力,部分家庭較差的青年因此晚婚甚至不婚。此外,婚后育兒壓力大,孩子的照顧、教育費用等問題突出,而當地托育等配套服務不足,家長難以平衡工作和家庭,普遍存在女性婚后照顧孩子難以外出工作,導致家庭收入降低的情況。 (五)青年普遍感覺前途迷茫,人口外流態勢依然嚴峻。L縣總人口達230萬,適齡勞動力約140余萬,卻常年有70余萬外出務工人員,其中青年占據相當大的比例。雖然近年大城市就業形勢嚴峻,L縣也接連出臺相關回鄉政策,但青年回鄉趨勢不顯著,甚至已回鄉的青年由于老家就業機會狹窄、工資過低,考慮再次外出打工。例如,參與調研的當地青年原本在外打工,因病回鄉后只能靠打零工生活,他表示自己的孩子“將來肯定是要出去的,無論打工還是干別的工作。” 二、多因素交織致縣城青年發展受阻 (一)產業結構失衡,新興產業和高端制造業稀缺。L縣作為安徽西北部人口大縣,工業發展滯后,農業大而不強,縣城產業結構偏向傳統農業、資源型產業或勞動密集型制造業,新興產業、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稀缺,限制了青年的職業選擇和發展空間,導致就業選擇有限,零工經濟興盛,工資普遍較低,難以吸引高技能青年留鄉、返鄉工作。 (二)經濟輻射帶動弱,周邊缺乏經濟發達的大城市作為輻射源。大城市的產業溢出效應、人才流動和技術轉移難以充分惠及中部縣城,使得縣城在吸引投資、技術和人才方面處于劣勢,進一步制約了經濟發展和就業機會的創造。此外,縣城市場規模有限,消費能力相對較低,商業活躍度不高。這使得企業創新動力不足,發展空間受限,難以提供足夠的優質就業崗位和發展機會,影響青年的職業發展和收入水平。 (三)優質教育資源稀缺,職業教育缺乏競爭力。與大城市相比,縣城的教育資源相對匱乏,教育質量有待提高,優質師資力量流失嚴重,教學設施和教學理念相對落后,導致縣城青年知識儲備不足,不僅在高等教育競爭中處于劣勢,在職業技能方面也未得到充分發展,進而在就業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同時,職業教育教學內容存在與市場前沿需求脫節的問題,而當地產業結構不合理加劇了“人才技能水平較低—高端制造業稀缺”這一惡性循環。 (四)社會觀念保守,“面子文化”興盛。男多女少的性別結構和早婚早育的社會觀念,使得婚姻市場競爭激烈且呈現出不合理的現象。高額彩禮成為一種彰顯家庭實力和“面子”的方式,即便家庭經濟條件有限,也會盡力滿足彩禮要求,以避免在鄰里鄉親面前“丟面子”,加重了當地青年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 三、政策建議 (一)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一是加大對新興產業的扶持力度,制定優惠政策,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入駐。發展數字經濟、智能制造、文化創意等產業,為青年提供更多與時代接軌的就業崗位。二是推動傳統產業升級。鼓勵傳統產業進行技術改造和創新,提高產業附加值。引導服裝廠、小加工廠等向智能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提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從而增加就業崗位的吸引力。 (二)加強教育資源投入,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完善教師激勵機制,吸引優秀教師到縣城任教。加強教師培訓,建立城鄉教師交流機制,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根據當地及周邊大城市的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調整職業教育教學內容設置,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促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提高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三)加強社會觀念,倡導文明新風尚。通過媒體、社區活動等多種形式,宣傳新興職業和創業的成功案例,鼓勵青年勇于嘗試新的職業領域,積極創業,實現自身價值。倡導文明、簡約的結婚風俗,反對高額彩禮等不良現象。通過宣傳教育,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婚戀觀,減輕婚戀經濟負擔。 (四)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做好返鄉青年就業創業服務保障。加大對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力度,增加優質教育和醫療資源,加強公共服務部門的管理和監督,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建設青年人才驛站,為返鄉青年提供政策咨詢、項目對接、融資支持等就業創業指導服務。組織高校畢業生家鄉專場招聘會等活動,組織青年參觀家鄉的重點企業、產業園區,直觀展示縣城新興產業、高端制造業未來發展潛力和就業機會。 | |||||
相關鏈接
- 區域發展與規劃業務部2025年業...2025-03-18
- 數字化發展中心2025年業務動態...2025-03-18
- 區域發展與規劃業務部2025年業...2025-03-11
- 數字化發展中心2025年業務動態...2025-03-04
- 區域發展與規劃業務部2025年業...202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