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中國安全生產》雜志 | 全國政協委員茍護生:持續推進特別重大自然災害防災減災救災工作
| |||||
| |||||
我國是世界上受自然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危害程度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做好洪澇、干旱、臺風、森林草原火災、地質災害、地震等自然災害防范應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茍護生十分關注國家特別重大自然災害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他告訴記者,2008年以來,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先后對一些地區特別重大自然災害災后恢復重建開展了研究和咨詢工作。“雖然近年來各受災地區救災與恢復重建工作成效突出,但距離黨中央有關防災減災救災‘兩個堅持’‘三個轉變’要求尚有差距。”茍護生說。 結合以往所做的調查研究,茍護生認為,我國特別重大自然災害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方面還存在風險點辨識與研判不足,缺乏災害危機意識;防災基礎設施存在短板,應對災害能力不足;應急處置能力、救援能力整體較弱;災后恢復重建標準不一等問題。基于此,茍護生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建議。 在加強風險辨識能力建設,提高群防群治水平方面,茍護生建議,結合風險普查劃分重點監測對象,提升應急動態監測和預警能力,改進自然災害時空分布的預報精度與時效性。“落實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方針,健全相關配套法律、法規和政策,同時,也要加大防災教育宣傳力度,有計劃、分步驟推進群防群治能力建設。”茍護生說。 在補齊防災基礎設施短板,提升災害應對能力方面,茍護生建議,要對風險普查隱患點采取積極有效的防治措施,鞏固和提升區域重要基礎設施的防災減災能力,加強蓄滯洪區安全設施的建設與修復。 在完善應急救援體制機制,提高應急救援能力方面,茍護生建議,完善“政府主導—科技支撐—全社會統籌”的應急處置救援模式,研究制定防災減災工程安全評價制度。組建工程險情快速評估與應急處置專業隊伍,提升工程險情分級評價與應急處置反應能力。 在強化重建韌性建設,提高洪澇災害防治水平方面,茍護生建議,制定相關重建標準規程,加強責任主體明晰的韌性機制建設,全面提升工程韌性,增強防火、防震、防澇等多災種綜合抵御能力。“強化堤防建設和河道整治,研究論證打通下游退洪退澇通道。完善山洪災害預報預警體系,著力推進蓄滯洪區建設。”茍護生說。 文、圖:本刊記者 劉小晨 | |||||
相關鏈接
- 《人民日報》兩會特刊 | 全國政...2025-03-11
- 《環球人物雜志》|訪全國政協委員...2025-03-02
- 經濟日報 | 穩步推進高水平對外...2025-02-28
- 新華財經 | 下好科學規劃“先手...2024-11-15
- 中咨公司以高標準咨詢服務助力打造...2024-10-24